当“爆改”的风吹向了宜昌公交
公交车是城市居民最熟悉的“老伙计”。
它们起早贪黑、穿行大街小巷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成为城市服务功能的“标配”,在荣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宜昌,相信每位市民都有一段关于公交出行的独特记忆。
近年来,一股“爆改”的风吹向宜昌公交,公交“爆改”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巴士怎样才能更“巴适”?
“爆改”的风吹到了宜昌。
道路上的“手办屋”。宜昌城区30路有这样一台“手办公交”,火影忍者、原神、新世纪福音战士,不少近年耳熟能详的热门动漫ip形象都被搬上公交车。这让年轻乘客忍不住不停拍照,乘客上车后都对这些可爱的“新伙伴”赞不绝口。
▲30路“手办公交”。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在宜昌,街道上运行着不少具有特色的“萌趣”公交,30路的二次元主题公交,25路的哆啦A梦主题公交、88路的娃娃公交、91路“铛铛车”仿古公交。2024年,又引进了一批“豚宝公交”,全景玻璃天窗,蓝色的涂装,加上绘制的“江豚”外形,深受定制化客户的喜爱。
▲25路哆啦A梦主题公交。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城乡间的“运菜车”。清晨五点半,点军区B513路首班公交“菜农专车”到达站台。这辆特殊的早班“专车”,途经桥河村、刘家村、七里村等多个沿途村落, 每站都有不少菜农上车,直达市区菜市场,这趟“菜农公交”不仅解决了菜农进城卖菜难问题,也让城区居民吃上了新鲜健康的蔬菜。
▲B513路“菜农专车”。王昌明 摄
在宜昌,B119路、B215路、B513路等近10条线路每日的首班车设为“菜农专车”,并且根据菜农卖菜的淡旺季调整运营时间和班次,为菜农们提供运输保障服务,方便菜农将蔬果运往市区。“卖菜公交”陆续在物流园、夷陵区及猇亭区等多个菜农较多区域的线路运行。
酷暑里的“纳凉屋”。去年夏季,公交车开进了城区沿江大道某商业项目建设工地。这是宜昌公交集团安排的4辆新能源公交,为多处项目工地的建筑工人提供午间纳凉服务,服务时间为每天12时至15时,并根据工人们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服务时间和地点。
▲工人们在纳凉公交上午休。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在宜昌,“纳凉公交”不仅开放车载空调,还为上车纳凉的工人们备用藿香正气液、风油精、饮用水等近10种免费的防暑降温用品,供工人们选用。这样的“纳凉公交”已经连续开展了3年,并受到了多家央媒关注。
家门口的“接送员”。同样在去年,一条连接伍家岗区上上城小区和田家炳中小学的专线公交开通,3台31座公交车承担学生及家长们每天7时、15时的接送任务,确保上上城小区100余名一年级学生平安、舒适、便捷地上下学出行。
▲通学专线公交。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在宜昌,除了上上城小区的通学专线公交路线,还开通有通勤、通游、通医等各类专线车,截至目前,宜昌城区已开通各类定制公交线路73条,其中书香勤学定制公交线路就达到46条。
▲服务演唱会。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在路上的“嗨空间”。喜庆的红色绣球点缀在车头,明艳的囍字点缀着车窗,车身还贴着两位新人的甜蜜婚照,车厢内大红色的装饰物和爱情誓言横幅交相辉映。去年5月12日,一辆显示着“520”线路牌、满载幸福和浪漫的公交婚车行驶在沿江大道上,拉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序幕,处处洋溢着温馨甜蜜的喜庆气息。
▲图片来源:宜昌三峡融媒体中心
在宜昌,公交能当婚车,也能当移动的“KTV”,去年连开多场演唱会,公交提供全力服务。仅仅是张信哲单场演唱会就组织调集了200台公交车,增开了市区至奥体中心的3条专线,歌迷凭门票免费乘车,车厢内回荡的是全国各地歌迷不舍的歌声和欢声笑语。
“花式爆改”为了啥?
“花式爆改”是为了“整活”。1995年以来,全国范围内的公交系统快速发展;2016年前后,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大量进入市场;2020至2022年,受疫情影响,公交客流量减少态势更加明显。
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3年常规公交客流量虽有小幅增长,但仍然只达到了2019年客流量的67%。从以前的“人挤人”到现在的“引客来”,公交车花式“整活儿”首先是为了把企业“整活”,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公交分担率。
▲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转型变身”是为了“民生”。“以前就只能在镇子上卖点菜,现在坐公交就能直达菜市场,还不用风吹日晒。”家住点军区艾家镇的李奶奶提起“菜农专车”时竖起大拇指。建筑工人梅凤霞则说:“没想到公交开进了工地,让我们在大热天的中午能够享受到几个小时的清凉。”
▲宜昌城区公交敬老卡“免申即享、送卡上门”。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1996年,宜昌在全省率先执行65岁(含)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以来,全市累计发放敬老卡50多万张,每年承担老年人公益出行7000余万元。2023年,城区公交又率先推出敬老卡“免申即享、送卡上门”的服务举措,惠及2万余名老年乘客。公交车“转型变身”是为了群众生活便利,增强人们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改头换面”是为了“文明”。公交服务是城市形象的一扇窗。外地游客搭乘公交可以一览城市风光、体验城市烟火。而公交车本身也是一道风景线,其外观装饰、服务内容反映着城市的地域特色、人文内涵等。
▲仿古公交亮相二马路。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公交服务体现着一座城市的温度。“定制公交”“纳凉公交”“菜农公交”“社区巴士”的出现,将公交服务从“端菜式”变为“点菜式”,满足了更多市民个性化出行需求,不断提升城市品位,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公交“爆改”还能怎样改?
公交出行还将更绿色。下一步,城区公交系统将加速向清洁化、低碳化转型。新能源公交车将成为主流,电动化技术持续升级,充电网络将依托光伏储能实现“光储充一体化”,构建零碳能源循环体系。目前,宜昌公交除了推出新的运营服务、购置新能源公交车外,还大力推进世行贷款湖北宜昌城市交通低碳转型项目,筹建宜昌公交新能源研发项目,其目的都是倡导市民群众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绿色发展。
▲2024年12月12日,宜昌城区50台新能源公交车正式交付。图片来源:宜昌公交
公交出行还需更贴心。城市公交服务市民还可以“脑洞大开”一点:北京依托公交场站运营便民驿站,退役公交车变身“公交菜车”“主食厨房”“车厢理发店”“干洗服务间”等,极大便利了周边群众生活。沧州主副业并举,打造“公交车轮上的生态圈”,形成涵盖检测维修、新能源充电、车辆租赁、广告经营、代驾、餐饮、商超等十余种业务的“公交+”特色产业。据悉,宜昌公交集团即将推出大站快车、准点公交等全新的运营服务举措,实施更加精准的运营方式,进一步便捷群众出行。公交“小车轮”转出民生“大幸福”,公交不仅要开到“家门口”,更要开进群众“心坎里”。
公交出行还要更智能。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智能化技术将重塑公交运营生态。5G车路协同系统实现车辆编队行驶,无人驾驶公交车将在封闭园区率先应用。AI调度平台通过“交通大脑”实时优化线路,应急情况下自动智能地启动疏散方案,车载终端集成刷身份证乘车功能,电子站牌提供多模态交互等服务,这些将为智慧城市交通网络提供技术支撑。
让“巴士”更“巴适”,您还希望宜昌公交为市民带来哪些“惊喜”?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本文作者
东明
“写作是思想的雕刻,是心灵的回响”
通讯员:许端、冯丽
编辑:孙红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