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衡:楚地特有香草植物
我的宜昌
浏览量
杜衡,马兜铃科细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为阔心形或肾心形,直接从土里冒出来,跟葵菜有点像,又称杜葵;也有人觉得它像马蹄,也称为马蹄香。因为最早在屈原的诗中出现,被认为是楚地的特有植物,所以也称楚蘅。
在古代,杜衡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香草,可以代替樟脑丸来驱虫。同时其全草皆可入药,《本草纲目》记载其可“散风寒,逐湿毒,润脏腑,止痰喘”。
资料图
杜衡因其香草植物特性,也常被用于比喻贤人高洁的品质。其在《楚辞》中出现七次之多,在屈原的作品中,他经常使用“杜衡”来比喻美好的品德和人格,表达自己对于高尚品德的追求和坚守。
杜衡在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杜衡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的主要食物来源。中华虎凤蝶仅产卵于杜衡等马兜铃科细辛属的多年生败花或无花瓣类草本植物上,与杜衡等植物之间有着十分协调的关系,这也是蝴蝶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生态适应。杜衡的叶芽出土几天以后,中华虎凤蝶便羽化出现。杜衡的绿叶开始挥发香气时,中华虎凤蝶便来产卵,它的卵与杜衡叶背的色调一致,既隐蔽又可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当杜衡长得油绿肥嫩的时候,以其叶片为食的中华虎凤蝶幼虫便孵出卵壳,作为寄主取食。(通讯员 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