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宜昌44台老旧电梯,全部换了

三峡日报
浏览量

4月20日清晨,紫光园小区1号楼前,63岁的罗胜堤走进崭新的电梯轿厢。当他习惯性地扶住轿壁时,才发现电梯非常平稳——液晶屏上跳动的楼层数字清晰可见,直到“叮”的提示音响起,这位因旧电梯故障而常年爬楼的退休老师傅才回过神来:“这新电梯真的不抖了!”


图片

紫光园小区


“以前那台用了25年的老电梯,每天运行都像在‘唱歌’,有时候嘎吱声听得人心慌。”罗师傅回忆,“更可怕的是它经常‘闹脾气’,电梯的紧急呼叫按钮都快被按坏了。”


图片

首批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改造项目签约


困境在2024年迎来转机。随着国家将老旧电梯更新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明确对使用15年以上电梯给予每台15万元定额补助,伍家岗区率先行动,迅速完成全区电梯“体检”,最终锁定44台符合更新条件的“重症患者”,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通过“宜加梯”服务中心创新推出“代建代采”服务模式,既成功争取到660万元超长期国债支持,又大幅减轻居民资金压力,实现了“花好钱、办好事”的政策初衷。


数据显示,伍家岗区首批44台“重症”电梯全部完成更新,惠及10个小区1280户居民。这些完成“电梯革命”的老旧小区,如何安心实现“一键直达”?记者走访了多个首批交付的电梯改造的老旧小区,探寻这项惠民工程背后的“治理密码”。


当专业服务遇上惠民政策,居民们的获得感正随着电梯平稳上升。


图片

【案例一】想换,但卡在没经费!


地点:紫光园小区

人物:1栋1单元业主罗胜堤


图片

紫光园1-1业主罗胜堤和居民交谈电梯使用情况


“老电梯用了25年,三天两头出故障,每次听到‘砰砰砰’的拍门声,准是又有人被困在里面了。”罗师傅指着电梯说,这栋12层的单元楼住着24户人家,其中一半是60岁以上的老人,紧急呼叫按钮每周都要响好几次。


“我们早就想换电梯,可资金问题一直解决不了。”罗师傅算了一笔账:隔壁单元前期自费换三菱电梯普通型号花了21万元,顶楼住户每户要掏1万多。“我们12楼有户人家长期不在宜昌,光协调会就开了五六次,始终定不下来。”


转机出现在小区被纳入首批更新名单。“国家政策来得太及时了!”罗师傅兴奋地说,通过平台集采,选用了三菱最新型号电梯总价才21.45万,在享受国家15万元定额补助后,居民自筹6.45万,最少的每户出1598.12元,最多的每户出4043.24元,比完全自费省了一半多!


“最让我们省心的是,‘宜加梯’还承担了施工中遇到的门套改造装修等意外支出。”罗师傅介绍,施工时发现,由于旧电梯侧置式设计与新电梯后置式标准不匹配,导致门中轴偏移5-10公分。“本以为要加钱改造门套,没想到他们全包了!”罗师傅摸着崭新的不锈钢门套说,“现在电梯门严丝合缝,推婴儿车进出特别方便,这才是真正的惠民工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图片

【案例二】终于实现“一键到家”!


地点:紫光园小区

人物:3栋1单元业主李维


图片

▲紫光园小区3-1业主李维正在和居民讨论电梯更新情况


“我们小区是宜昌最早装电梯的,原来电梯动不动就出现故障。”李维指着电梯说。更麻烦的是,原始楼栋电梯设计只到11层,12层住户还得再爬一层才能到家。“我住顶楼,每次搬东西上楼都累得够呛,老人来串门也是遭罪。”


图片

紫光园小区3-1老电梯


2024年,小区被纳入首批更新名单,明确国家每台补助15万元,剩余部分由居民自筹分摊。通过伍家岗区“宜加梯”服务中心的“代建代采”服务,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安装全程代管,不仅解决了电梯更新问题,还实现了技术突破。经专业团队勘察后发现,不影响电梯设备安装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机房空间,完全可以把电梯延伸到12层。李维兴奋地说,“现在新电梯直接到家门口,再也不用爬楼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作为设计从业者,李维特别关注工程细节:“之前我们楼栋自筹换梯时,在多个品牌间犹豫不决,最高要摊1.6万,最低也要4000多,一直谈不拢。幸亏平台帮我们集采,用更优惠的价格装上了日立电梯。”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最终,这台总价22.54万元的电梯,国家补贴15万后,居民只需分摊7.54万。“最低的住户出1869.11元,我顶楼也才4990.53元,比自费省了一大半!”李维算着账,“更惊喜的是,新电梯采用永磁同步主机一体化设计,运行安静又节能,真正造福居民。”


图片
【案例三】从修修补补到焕然一新

地点:腾龙阁小区

人物:4单元业主吕威


图片

腾龙阁业主吕威正在和物业沟通电梯更新后维保事宜


被困在电梯里的拍门声,对腾龙阁小区的居民来说并不陌生。2004年安装的电梯就像一位“重病老人”:钢丝绳磨损超标、控制系统频繁死机、平层误差超过5厘米。回想往年,因雨水曾倒灌电梯井导致设备损坏,吕师傅曾连续半个月每天都要爬7层楼。物业记录显示,仅2024年,电梯故障就超30次,其中高温期故障超过60%。


图片

腾龙阁小区


这个单位房改小区共有4个单元98户,12层高的楼房配有4部电梯。作为强电工作者,吕师傅深知问题所在:“这些电梯已使用超过20年,虽然维保公司一直在服务,但大件更换越来越频繁。仅近两年,4部电梯维修就花费近3万元。更麻烦的是,原装配件已很难买到,维保公司也难为无米之炊。”


“我们原本只求修修补补,能安全运行就行,没敢奢望换电梯!”吕师傅坦言。去年下半年,该小区入选首批电梯更新名单。根据国家政策,每台电梯可获得15万元专项补贴,超出部分由业主按比例分摊。通过专业平台统筹协调,小区以远低于市场预期的价格完成了电梯整体更换。为尊重居民习惯,施工和维保工作仍交由原维保单位负责。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经过市场比选,小区最终选择了性价比突出的广日电梯。总价21.58万元,在享受国家15万元补贴后,居民实际分摊仅6.58万元。“最低一户只需承担1631.46元,最高一户出4700元,比预想的低。”吕师傅介绍。在施工细节上,为彻底解决渗水顽疾,“宜加梯”不仅对底坑进行专业防水处理,还免费将电梯层门用混凝土垫高5公分并包覆不锈钢门套,同时将地坎与楼面高差改造为无障碍通道,使电梯整体焕然一新。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新电梯18天就完成安装,运行安静、速度快(从原来的1米/秒提升到1.75米/秒),设备运行特别平稳。”吕师傅由衷赞叹。


图片
【案例四】我们像“电梯婚介所”!

地点:中南二号小区

人物:中南二号物业主任冯金兰


图片

中南二号小区大门


“我们小区的电梯2007年交付的,服役17年了。”冯金兰指着5号楼的两部电梯介绍道。这部24层高的住宅电梯,维修记录显示:单次更换钢丝绳花费2万余元,曳引轮更换达3万多元。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政策出台前,开发商原计划自筹资金更换三菱电梯,市场报价单台40多万元。通过宜昌市伍家岗区“宜加梯”服务中心创新的“代建代采”模式,最终以总价57.66万元完成两部电梯更新,其中国家补贴30万元,开发商仅需承担27.66万元,仅为市场价的35%左右。


图片

中南二号物业主任冯金兰正在检查电梯日常使用情况


“这太出乎居民的意料了!”冯金兰感叹。作为政策落地的关键枢纽,“宜加梯”服务中心搭建起“居民-企业-政府”的桥梁。“我们像‘电梯婚介所’。”服务中心负责人钟颂用比喻诠释模式创新:通过打捆44台电梯形成规模效应,采购成本降低20%;先行垫资破解资金到位时差;专业团队全程管控质量安全,将安装周期从常规90天压缩至70天。


更新后的电梯性能全面提升:载重量从800kg增至1050kg,运行速度得到提升,能耗降低30%。智能化的物联网系统实时监控各项安全指标,无线五方通话确保应急响应。而且,所有增值服务均未增加额外费用。


“维修频率从每周3—4次降至常规维护,维修费用大幅降低。”冯金兰补充,“这种‘代建代采’模式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记者

手记

垂直空间里的民生温度


从东方名都首台电梯更新时的“摸着石头过河”到如今44台电梯同步启用的“标准化流程”,伍家岗区的实践揭示着民生工程的深层逻辑:政策善意需要转化为可操作的实施路径,政府角色应从“大包大揽”转向“搭台赋能”,而市场力量的引入必须与居民自治形成共振。或许正如腾龙阁吕师傅所说:“电梯还是那个电梯,但上升的不仅是楼层,更是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


暮色中的伍家岗,万千灯火渐次点亮。那些平稳运行的电梯轿厢里,正载着寻常百姓的安心与期待,新一轮更新已经开始,希望那些渐次亮起的新电梯楼层按键,能让城市更新路径变得更明晰,也为新发展理念按下一个个确认键,写就新时代的民生答卷。


图片


图片





记者:曾婷

编辑:文欣语(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