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田变牧场 时蔬变牛羊——长阳火烧坪乡退耕种草养畜观察
谷雨时节,在距离宜昌城区130多公里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火烧坪乡,一个个小丘状的山头绿草茵茵,成群的牛羊或悠闲啃食青草,或躺在草地上晒太阳,或追逐嬉戏。蓝天、白云、草场、牛羊,构成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火烧坪乡存栏牛1400头,羊8800只,人工草场面积达2.2万亩。牛羊养殖户达960户,占实际常住户数的60%。2024年,全乡出栏牛近800头,羊近7000只,收入2400多万元。从全域种植高山蔬菜到如今部分种植户退耕种草养牛羊,火烧坪乡正经历一场农业生产结构优化升级的深刻变革。
痛则思变,减种蔬菜养牛羊
“种草养牛,这条路我真是走对了。”4月20日,青树包村村民林双华一边将自家几十头牛赶往草场,一边感慨地对记者说。作为火烧坪乡最早的一批种菜人,林双华见证了全乡蔬菜产业从起步到鼎盛再到部分种植户选择坡度较大、交通不便的地块转型发展养殖的全过程。随着耕地酸化现象严重,且种菜需要的劳动力日益短缺,部分菜品价格波动剧烈,看到种菜效益多年停滞不前,林双华思考着转型种草养牛。
长阳火烧坪乡退耕种草放养的牛群。记者揭兴伟 摄
2019年,林双华从山东济宁花2万元买了一头种公牛,利用本地母牛开展杂交繁育,种群逐渐扩大,现存栏母牛35头。林双华发展了近300亩草场,牛群越冬则从枝江、十堰等地购买稻草、玉米秸秆和花生秧等制作的饲料。去年,林双华出栏12头牛,收入20余万元。
同村村民何春银,高峰时每年种100多亩蔬菜,是远近闻名的种菜大户。种菜效益下滑后,何春银出门打过一段时间的工,后来决定回乡养羊。他拿出10多万元买了80多只母羊和公羊,用自己80多亩责任山,并流转村民30多亩山坡种草养羊。2024年,何春银售羊200多只,收入20多万元。
“种草养羊效益较高,以一只羊卖1500元算,最少要纯赚1000元左右”。何春银说,羊粪作为优质有机肥,400多元一吨卖给周边果蔬种植大户了。下一步,何春银准备改卖活羊为卖羊肉,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屠宰深加工,并利用抖音、快手等社交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实现羊肉产品增值。
近年来,火烧坪乡因地制宜引导群众种草养畜、调整产业结构,全乡休耕轮作、退菜还草面积达1.5万亩,牛羊养殖规模飙升5倍,转型发展步履铿锵。
多元发展,牛羊衍生“增收链”
在青树包村2组一面山坡上,村民熊建国兴建的一栋民宿煞是显眼。
走进民宿,只见房间内整洁干净,简约古朴的装修风格让人眼前一亮。
“去年接待游客1000人次,餐饮住宿收入共20万元左右”,熊建国笑着说。
熊建国以前种过10多年蔬菜,转型种草养羊后年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几年下来有了一定积蓄。5年前,精明的熊建国瞅准火烧坪夏天凉爽的气候优势和美丽的高山草甸风光,毅然拿出养羊赚的60万元建起16间标准客房发展民宿,走上牧旅融合发展之路。“夏天来这一可避暑,二可饱览‘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山草原风光,有武汉客人在这里一住就是2个多月”。2024年,熊建国仅民宿收入就达11万多元。
在火烧坪,像熊建国这样吃牛羊养殖衍生“资源饭”的村民比比皆是。火烧坪乡域平均海拔1800米,是全省海拔最高的乡镇集镇之一,素有“云中凉都”美称。近年来,该乡依托高山风光和气候特点,大力发展避暑经济,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带动了乡域经济发展。
长阳火烧坪乡退耕种草放养的羊群。记者揭兴伟 摄
2024年,仅夏天一季,户籍人口不足8000人的火烧坪乡,游客接待量超10万人。全年全乡接待游客20万人次,综合收入达2亿元。长阳牧丰牧场高峰期每天接待300人,烤全羊、羊肉火锅等产品供不应求。
游客们在消暑纳凉的同时,还沉浸式体验牛羊生态养殖和牛羊风味美食,牛羊肉特色产品悄然“变身”旅游伴手礼和年货必备食品,订货量逐年递增。
优化服务,合力念好“牛羊经”
宜昌市畜牧兽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火烧坪部分菜农退耕种草养畜,几年来的发展证明其有三个方面的好处。养牛羊效益较高,牛羊肉多年来销价稳定,加之放养成本较低,收入总体可观,比较效益高于种菜;退耕种草养畜的山坡,水土保持良好,避免了水土流失;退耕种草养畜的山坡,风光优美,比满是蔬菜田的山坡颜值提升不少,吸引了游客前来观光消费。
市县两级畜牧兽医部门因势利导,在做好服务上下功夫,推动长阳种草养畜业加快发展。实施肉牛肉羊增量提质项目,惠及全县70家养殖户,奖补资金600万元,新增种羊4945只、种牛1344头,新建羊舍9000平方米、新建牛舍13000平方米,新增围栏20000米。实施牛品种改良项目,建成改良冻配点10个。
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支持下,长阳稳步推进牛羊布病净化和非免疫无疫区建设。按照防堵外疫、肃清内疫的总目标,加强外引牛羊监管,严格执行跨境调运种用、乳用和落地继续饲养动物检疫监管、隔离观察和无害化处理制度。加强群体各生产单元监管,建立了长效监测流调机制,几年来累计监测样品达20万份,人间畜间布病阳性率逐年下降,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维护了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瞄准聚合效益,系统推动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火烧坪乡正向着“兴产业、活经济、富百姓”的目标阔步前行。(记者揭兴伟,通讯员马晔、陈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