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峰楠木河村:“智频安楠”赋能乡村治理
“邓伯伯,您在屋里没得?”“张幺幺,听不听得见啊?”4月22日清晨,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五峰镇楠木河村委会便民大厅里,村支书伍学林正对着智慧平台的对讲系统逐户喊话。
随着监控画面里陆续传来清晰的应答声,他手中的工作簿上又添了几行工整的记录。
面对空心化加剧、老龄化严重的现实挑战,这个平均海拔1200米的鄂西南山村探索出“村级自筹+企业助力+群众参与”的多元共建模式。通过3年多的建设,300多处智能监控探头编织起全域覆盖的数字治理网络,创新打造出“足不出户知村情、一网统览治全村”的基层治理新范式。
云端守护:让独居老人“老有所依”
随着中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楠木河村36户独居老人成为重点关怀对象。在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村委会将老人住所的监控设备统一接入“智频安楠”平台,建立起“一日一问候、急事即刻达”的云端守护机制。
今年3月连续强降雨期间,平台监控画面显示6组老人王宜山屋外坡道积水严重。
“我的降压药吃完了,打算出门去买。”
“路上湿滑得很,您千万别出门!”
当82岁的王爷爷在对讲系统里说要冒雨买药时,伍学林立即启动应急响应。
话音未落,管片干部伍学超已带着降压药冲进雨幕。
“这么大的雨,真难为你了!”半小时后,当老人从监控画面里看到浑身湿透的送药干部,颤抖着双手连声道谢。
科技防灾:为青山筑起“数字堤坝”
地处武陵山余脉的楠木河村,60公里村道蜿蜒在群山之间,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如同悬在村民心头的利剑。
2023年汛期前,村“两委”在地质脆弱区增设数个高清摄像头,建立起24小时实时巡查预警体系。
2024年3月12日凌晨,暴雨如注。值班员胡智学紧盯监控屏幕,突然发现入村主干道出现异动,山体开始零星落石。
“立即封路!”随着指令下达,应急小组15分钟内完成警戒线设置。
次日清晨,10余名党员志愿者在平台实时监测下,安全完成塌方清理。
“现在看着这些‘数字哨兵’,睡觉都踏实些。”住在滑坡体附近的村民陈俊感慨道。
全域智防:织就乡村“平安网”
来到“智频安楠”系统前,液晶屏九宫格实时跳动着各个村口要道、交通节点的监控画面。这个集视频巡查、线索追踪、联动处置于一体的智慧平台,正悄然重塑山村的治理生态。
2022年6月,平台首次展现实战效能。当外地商贩流窜兜售“三无”产品时,村干部调取附近4个监控点位,精准锁定嫌疑车辆。通过“一警三专N员”联防机制,执法人员在村口成功拦截,为村民追回经济损失1600元。
三年来,这套系统共协助处置突发事件5起,预防安全事故4次,特殊群体关怀响应率达100%。
“数字治理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而是让民生温度触手可及。”伍学林指着平台上的标记系统介绍,独居老人、特殊群体、地灾隐患点都分门别类、一目了然,做到早上一巡查、晚上回头看、急事早应对。
暮色渐浓,智慧大屏的荧光映照着村干部们的脸庞。当完成40余个重点监控点的例行巡查,山村的灯火次第亮起,与天际繁星交相辉映,这幅“数智乡村”新图景成为武陵山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注脚。
(记者宋钰杰、通讯员付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