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绿肥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大关
近日,在全省科学施肥增效技术培训会上,秭归县作为全省唯一的柑橘“三新”(肥料新产品、施肥新技术、新机具)集成推进典型,在会上分享了山区施肥难题破解经验,成为宜昌耕肥工作创新实践的生动缩影,为全省农业绿色转型提供了“山区样板”。
近年来,宜昌市锚定农业绿色发展目标,将耕肥技术革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在“三新”技术推广方面,构建起“试验示范—技术培训—全域应用”的全链条推进机制。秭归县建成2个百亩核心示范基地、3个千亩示范主体,辐射带动5万亩柑橘产区应用肥料新产品。其中,有机肥示范面积达4700亩、配方肥3400亩、水溶肥1000亩。无人机叶面喷肥、打孔机深施有机肥等新机具、新技术的应用面积达6600亩,有效解决了山区机械作业难、肥料施用效率低等问题。
宜昌市整合农技推广资源,每年开展科学施肥技术培训超百场次,累计培育100余个示范样板,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数据显示,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绿肥种植面积突破30万亩,有机肥施用面积逾80万亩。化肥使用量连续五年呈负增长态势,2024年较2020年减少7.89%。耕地质量平均每年提升0.03个质量等级,为粮食安全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双重保障。
针对山区土壤酸化、农机适配性差等共性难题,市耕肥部门联合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成功研发出适用于山地作业的有机肥抛撒机、水肥一体化智能设备等12类新机具,形成“土壤检测—配方定制—精准施用”的全流程解决方案。秭归推广的三款有机肥下田机具已在兴山、长阳等县推广应用,“果(茶)—沼—畜”循环模式、“绿肥+自然生草+配方肥”等生态种植模式在全市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风险。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田雪峰表示,将深化“三新”技术集成应用,持续推广缓释肥、水溶肥、生物有机肥等绿色肥料产品,探索建立数字化施肥管理平台,推动无人机精准追肥、智能水肥一体化等新技术实现全域覆盖。(记者揭兴伟、通讯员黄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