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湖北怎么干?
今天(4月28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牢记嘱托建成支点‘七大战略’行动方案”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解读“实施科创引领战略,整体提升支点创新策源力行动”相关情况。围绕创新策源能力的提升,湖北将如何发力?又有怎样的目标?
支点建设 科创先行
从全国创新发展来看,湖北承担着“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重大使命任务。发布会介绍,围绕这一定位,湖北将系统强化创新策源能力,以科技创新先行支撑服务能级跨越、产业倍增、区域联动等其他战略实施,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提升支点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具体而言,湖北将分别从力量建设、空间布局、科技攻关、成果转化、人才集聚、创新生态6个方面,部署22项具体任务,强化创新策源体系化支撑。
“在力量建设方面,以国家实验室为龙头,锻造高水平实验室体系;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核心、全域创新“金三角”为引擎,打造创新增长极;在科技攻关方面,以‘61020’科技创新成果体系为重点,强化有组织科技攻关,通过系列举措推进创新策源能力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冯艳飞介绍,力争到2030年新增1—2家国家实验室(基地),已建在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到10个左右,布局概念验证中心100家、制造业中试基地200家,加速支点创新策源成果转化。
立足科教优势
“三位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
科创先行,要立足优势。湖北高校众多,科研活动活跃,是加快建成支点、提升湖北创新策源力的重要力量,如何聚合这些优势力量,为支点建设提质增效?发布会介绍,湖北正通过打造“71020”高校学科创新体系,为支点建设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撑。
发布会上提出的四个“高”令人印象深刻: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建设“高峰”、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原”、省属高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地”以及实施特色优势学科“高能”。这四个“高”环环相扣,涵盖从科技到产业的全过程。例如,在建设“高峰”方面,明确提出支持武大、华科2030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在实施“高能”方面,每3年动态培育20个对接“51020”产业的特色学科,2030年实现支柱产业“一产业一学科群”。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戴伟介绍,为实现这一目标,湖北将推动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和战略人才引育行动等行动,并加快学科专业设置优化调整。“制定全省及各高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每年动态新增、限制、撤销、优化重组一批学科专业。”
这样的产业导向“优化”,不仅为了“育才”,也为了“留才”。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介绍,将创新实施博士后尖端人才引进、创新人才培养、先锋人才跟踪、卓越人才支持等项目,每年引进博士后2000人以上。湖北省人社厅二级巡视员黄励介绍:“实行普惠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资助政策,单人最高资助可达150万元以上,构建贯穿全过程、全链条的博士后人才项目资助体系,让更多的优秀博士生到湖北开展博士后研究,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提升创新策源力。”
加大科技供给
促进科产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是湖北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必由之路,其中,如何让湖北厚实的科创果实更精准、更高效地“落地生金”是重点,也是难点。
对此,发布会介绍,湖北突出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这一科产融合的关键点,出台《湖北省推进规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行动方案》,将研发机构建设纳入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范围,对企业自建自用的研发机构,按照其建设费用10%的比例给予支持,以此提升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同时,围绕制造业这一湖北优势产业,建成信息光电子、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创新中心等2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和8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立足于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将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形成制造业创新资源整合枢纽、共性技术研发供给基地、创新服务公共平台和领军人才培育基地。”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郭波介绍。
畅通科技与产业融合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催化剂便是资金。发布会介绍,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轻资产、重智产”发展特点,积极引导科技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合作,创新推出“科担快贷”“科担人才贷”“专精特新担”等科担系列产品和服务模式。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科技担保在保业务17266笔,在保余额52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77.7%、57.9%。
而如何进一步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中共湖北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朱华表示,将全面推开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改革,并建立健全融资担保行业敢担愿担能担会担长效机制,完善科技融资担保考核评价体系,扩大科技融资担保业务覆盖面。
目前,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一城一廊”主阵地基本成型、创新能级大幅提升,成为湖北科技强省建设的“牛鼻子”。突出打造“中部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科创中心”这个战略定位,湖北目标明确,就是要发挥武汉科教资源富集和产业集聚优势,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发布会介绍,湖北对内聚焦“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壮大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推进生命健康、北斗等产业快速发展,并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量子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在重点产业领域打造全球创新策源地;对外,突出区域特色与协同联动,深化与湖南、江西等省份的项目共研、平台共建、人才共育、产业共链,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创新协同,构建创新“中三角”,力争到2030年武汉科研城市和创新集群排名均进入全球前10,排名进入全国前50的国家级高新区达到5家左右,武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转变。
“聚焦三个时间节点,2027年全省创新策源力显著提升,2030年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基本建成,2035年成为世界原始创新策源地、全国成果转化优选地、全国创新生态高地。”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冯艳飞介绍。
(记者:余旭东 毛捷 谢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