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禽交易和宰杀禁令为何成“纸老虎”?
原标题:活禽交易和宰杀禁令为何成“纸老虎”?一一城区部分菜市场违规交易和宰杀活禽调查
为预防和控制人禽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确保城市公共卫生安全和禽肉质量安全,早在2020年6月,宜昌市就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在菜市场等公共场所交易、屠宰活禽,建立和形成“集中屠宰、统一配送、白条上市、一体化经营”的禽肉产品经营模式,切实防止禽流感等疫病在交易、屠宰加工环节流行和传播。
然而5年过去了,记者连日调查发现,这一禁令在城区部分菜市场形同虚设,俨然成了“纸老虎”,一些商户或明或暗交易和屠宰活禽,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和禽肉质量安全。
商户交易和宰杀活禽禁令成“耳边风”
近日,记者根据热心群众提供的线索,以顾客身份来到西陵区民主路一家禽肉店,只见摊位上虽摆放着杀好的白条鸡,但地上的铁笼里,还装着十几只活鸡和鸽子。商户介绍,杀好的白条鸡10多元一斤,活鸡因为是土鸡,价格20多元一斤。
在记者蹲守的一个小时里,先后有三位市民购买活鸡和鸽子。称重后,商户熟练地在店内开始宰杀,放血、烫毛、清除内脏,宰杀过程中,鸡血、鸡毛散落一地,店内一片狼藉。
有的商户明目张胆交易和宰杀活禽,有的商户则暗地售卖。伍家岗区隆中路市场有两个售卖白条鸡的摊位,当记者以顾客身份询问有没有活鸡售卖时,两位商户均表示,因为城区禁止交易和屠宰活禽,他们不敢将活鸡公开摆在市场售卖,平时将活鸡放在市场周边的小屋里,如果顾客需要活鸡,他们才会拿到市场里来。顾客可以选择现场宰杀,也可以将活鸡拿回家。
不过当记者提出要跟着其中一位商户去选购活鸡时,却遭到了拒绝:“因为活鸡是关在黑屋里,你去了也看不到,我给你选一只好的就行了。”顾不得跟记者细说,这名商户便开始烧开水,为现场宰杀做准备。大约5分钟后,这名商户果然拎着一只黑色的活鸡返回了摊位。为避免交易和宰杀活禽,记者以赶时间为由,改买了白条鸡。商户见状,立刻把活鸡带出了市场。
记者暗访了城区403、809、港务、南湖、宜港、南苑、隆中路、民主路等8个菜市场,发现除403和宜港菜市场外,其余6个菜市场或周边均存在交易和宰杀活禽的情况。对于商户交易和宰杀活禽的行为,一些菜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员采取了默许甚至纵容的态度。
民主路一商户售卖活禽
民主路一商户交易和宰杀活禽
记者将暗访的情况反映给了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到违规菜市场和门店进行了调查,对违规交易和宰杀活禽的商户提出了警告,并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市场监管部门表示,接下来,将加强对菜市场和周边区域的巡查,防止商户交易和宰杀活禽。
西陵区学院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现场查处商户交易和宰杀活禽
交易和宰杀活禽增加疫病传播风险
近年来,为从源头预防和控制禽流感等疫病风险,我国持续加强相关管理。专家深入调查发现,活禽市场是禽流感病毒传播和变异的重要场所,而且病毒通过禽类的粪便、羽毛、分泌物等在拥挤的菜市场内传播,增加了人类感染的风险。
宜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级兽医师赵明介绍:“杀鸡的过程很容易产生气溶胶,特别是血液、羽毛横飞的情况下。一旦有活鸡感染H7N9型禽流感,很容易感染路过的人,造成疫病传播风险。”
另外,赵明还表示,摊贩售卖的活禽大多未经检疫,可能携带寄生虫、病菌,且宰杀环境脏乱,易滋生细菌,一旦有“问题禽肉”流入餐桌,也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威胁。
为从源头控制重大公共卫生安全风险,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整顿和规范活禽经营市场秩序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活禽市场准入,推行“禽类定点屠宰、白条禽上市”制度。2020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进一步要求,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取消活禽市场交易,推广活禽集中宰杀。
2020年6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贸市场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我市畜牧兽医、市场监管、城市管理、商务等多部门曾联合发文,要求加强活禽屠宰管理,按照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经营原则,在城区实行活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冰鲜销售”制度。加强禽肉产品市场准入管理,禁止在菜市场等公共场所交易、屠宰活禽,建立和形成“集中屠宰、统一配送、白条上市、一体化经营”的禽肉产品经营模式,切实防止禽流感等疫病在交易、屠宰加工环节流行和传播。
全流程执法监管保障白条禽安全上市
位于伍家岗区金巴岭路的湖北民大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是城区一家符合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的活禽屠宰场。晚上7点钟,一辆从恩施运输活鸡的货车准时抵达。驻点的农业综合执法人员通过手机上的“湖北智慧畜牧兽医+系统”逐一核查信息。记者在“湖北智慧畜牧兽医+系统”看到,这车活禽的检疫证号、数量、临床检查结果、启运地、货主信息等一目了然,全程可追溯。“对车辆所对应的检疫证明、目的地以及活鸡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查,三方面均确认没有问题后,我们才会允许进厂。”宜昌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执法人员赵虎说。
湖北民大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检查完毕后,车辆驶入生产车间。随后,活禽进入标准化屠宰流程:消毒、挂鸡、电晕、放血、脱毛、清洗、预冷。屠宰过程中,企业品控员还会对每一只白条鸡进行“二次把关”。
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在驻点屠宰企业检查白条鸡
农业综合执法人员为合格的白条鸡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
屠宰完成后,农业综合执法人员会根据同步检疫结果,为合格的白条鸡出具《动物产品检疫证明》,并逐一贴上带有唯一标识的检疫脚环,然后由屠宰企业将这些白条鸡送到城区各市场、超市等终端销售。
记者手记:确保禁令落实 监管不能缺位
从公然宰杀到暗地交易,从单个门店到多家市场,从商户违规到管理方敷衍……禁止交易和宰杀活禽的相关规定已实施5年,城区多家菜市场的商户依然罔顾禁令,甚至堂而皇之交易和宰杀活禽,让禁令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禁令“管不住”,表面看是商户想多赚点、有些市民认为“现杀新鲜”,往深了挖,根源是监管链条“松了劲”。更值得警惕的是,这松劲儿背后,还藏着公共卫生风险。
禁止交易和宰杀活禽的禁令,表面看管的是“禽”,实则考的是“城”。要让禁令真管用,执法得再硬气点,对违规商户不能只是“警告”;管理得再细点,必须认真查、仔细清;科普还得跟上,让老百姓知道白条禽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安全。
秤上称的是禽肉,秤下量的是城市治理的真功夫。(记者 徐明明)